- 商品描述
- 购买记录(0)
- 商品评价
狼毒
【别 名】 续毒、绵大戟、山萝卜、闷花头、热加巴、一扫光、搜山虎、一把香、药罗卜、生扯拢、红火柴头花、断肠草、猴子根。
【来 源】 药材基源: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。
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根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【性 状】 性状鉴别 根呈膨大的纺锤形、圆锥形或长圆柱形,稍弯曲,有的有分枝。根头部有地上茎残迹,表面棕色至棕褐色,有扭曲的纵沟及横生隆起的皮孔和侧根痕,栓皮剥落处露出白色柔软纤维。体轻、质韧,不易折断,断面呈纤维状。皮部类白色,木部淡黄色。气微,味微辛。
【性 味】 味苦;辛;性平
【归 经】 肺经
【功能主治】 泻水逐饮;破积杀虫。主水肿腹胀;痰食虫积;心腹疼痛;症瘕积聚;结核;疥癣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1-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醋磨汁涂;或取鲜根去皮捣烂敷。
【注 意】 本品有毒,内服宜慎;体弱及孕妇忌服。
1.《本草经集注》:大豆为之使。恶麦句姜。
2.《药对》:畏占斯、密陀僧。
3.《本草汇言》:脾元不足,真气日乏者,不可妄施。
4.《得配本草》:畏醋。
5.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孕妇忌用,慢性胃肠溃疡慎用。
【各家论述】 1.《本经逢原》:狼毒大毒,非恒用之品。
2.《本经》主咳逆上气,惟质实气壮暴咳者宜之。
3.《药性论》:狠毒杀鼠。
4.《开宝本草》:别本注云:狼毒与麻黄、橘皮、吴茱萸、半夏、枳实为六陈也。狼毒,叶似商陆及大黄,茎叶上有毛,根皮黄、肉白。以实重者为良,轻者力劣。
5.《纲目》:狼毒,出秦、晋地。今人往往以草茹为之,误矣。
6.《本经》:主咳逆上气,破积聚,饮食,寒热,水气,恶疮,鼠瘘疽蚀,蛊毒。
7.《别录》:疗胁下积癖。
8.《药性论》:'治痰饮,症瘕。
9.《滇南本草》: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,积久稠痰,状粘如胶。攻虫积,利水道,下气,消水肿,吐痰涎。
10.《本草通玄》:主咳逆,治 虫疽,瘰疬,结痰,驱心痛。
11.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下气杀虫。治痰饮停留,骨膜发炎,结核顽疮,酒齄鼻。
【摘 录】 《中华本草》
共0条数据 第1页/共0页